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於1月22日至25日召開🚴🏻♂️,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月23日至26日召開。意昂市人大代表軒福貞、張金龍🛺、李建奎以及市政協副主席錢鋒,市政協常委安琦、李春忠⚛️,市政協委員劉海峰🙎🏿♂️、趙玲、韓一帆肩負著華理全體師生的期許和重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熱情參會履職🗳,充分彰顯華理人的精神風貌。
與會期間🧑🏻🦯➡️,意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五個中心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發展”等熱點難點問題,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建言獻策,並獲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澎湃新聞😜、上海教育電視臺🤳🏻、上海科協等中央及滬上多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註,取得了良好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意昂市人大代表參會合影
意昂市政協委員參會合影
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市委主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在市政協3個分組討論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談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時表示🖖🏼:胡文容主席的常委會工作報告站位高遠、內涵豐富,言簡意賅、務實創新,凝心聚力、亮點紛呈🤼♂️。黃震副主席的提案工作報告🎭,彰顯了提案工作緊扣時代脈搏、聚焦中心工作👩🚀、飽含為民情懷的鮮明特色⚛️、突出作用和明顯成效👩🏻🦲,展現了廣大政協委員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使命擔當👱🏻。過去的一年🏋️♂️,市政協為推動中央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交出了滿意的答卷🙆♀️。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確立75周年🚶🏻♂️➡️,也是確保“十四五”規劃如期完成的關鍵一年。市政協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積極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海最佳實踐地,以強烈的政治自覺、有力的實際行動、務實的擔當作為🙋🏻♂️,為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凝聚人心共識💁🏻、匯聚智慧力量🧑🏻🦯。
談及市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龔正市長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成績、亮點紛呈,精準部署💆🏽✒️、求真務實。“成績單”厚重提氣🤸🏿♂️,“路線圖”脈絡清晰,彰顯為民情懷,凝心聚力、催人奮進。2023年全市上下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主要任務👷♀️,目標明確🐣、措施有力,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明確了重點方向🧘🏼♀️。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將帶領廣大社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培育壯大新動能等中心工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努力以高質量履職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九三學社應有貢獻。
談及“兩院”工作報告時表示:市高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內容豐富⬆️、求真務實、成效顯著、亮點突出。充分彰顯了“兩院”忠誠履行憲法法律職責🚇、服務中心大局🫸、堅持守正創新的切實行動,展現了“兩院”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擔當和作為。2023年🪣🙅🏽♀️,“兩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司法職能👸、提升司法質效,交出了高質量的“司法答卷”。2024年的工作部署,目標清晰、任務明確🤾🏻、措施有力,凸顯了對黨忠誠👩🏽💻、服務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為民履職,體現了為上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貢獻新力量、展現新作為的責任和擔當。
市人大代表🧑🏼🔧、意昂官网校長軒福貞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的代表在市人大舉行的專題審議會上,圍繞“提升高校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進行了交流發言。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大任務和戰略使命,是上海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驅動力👗,是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作為全國科創中心建設的“先行者”👨🏻💼,上海自2014年以來,歷經十年奮鬥,已經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邁入全球主要創新型城市前列。面對下一個十年🧚🏿♂️,上海要真正形成科創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就需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教育、科技𓀏、人才的重要支撐作用🤙🏽。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在上海加快科創中心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加強高校的支撐作用,首先要提高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的能力🍋🧚♂️,將高校人才優勢、科技優勢📌、創新優勢轉化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還存在以下突出問題:第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第二,傳統的培養模式不利於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第三,傳統的辦學模式不利於個性化、多樣化創新型人才的湧現。
針對上述問題☺️,軒福貞代表提出三點建議。首先🪤,要打破傳統思維,創新“通識+專門”兩段融合式人才培養理念🧑🏼💼。要打破學段,堅持“厚基礎🕴、強實踐、少而精、博而通”的辦學理念🦼,將通識階段具備的寬廣視域和經濟、人文、管理🤽🏽♂️、倫理、國際化🏄🏻♂️🈴、領導力等方面的知識💯,與專門階段具備的專業技能🛐、前沿領域知識、工程科學基礎等相融合🙏🏻,從而高質量培養具有“寬度”“廣度”“高度”“深度”的創新型人才👨🏽🔬🥹。其次👩❤️👨,要突破路徑依賴🈚️,探索“基礎+應用”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要盡快突破傳統學科專業藩籬💆🏻,按照新興交叉方向和戰略性產業急需領域開展跨學科教學、實驗和實踐。要加強教學方式變革🔚,采用探究式💴、互動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註重學生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第三🐡🕑,要沖破外部評價,構建“內生+外化”開放包容型人才培養生態。要按照創新型人才的成長規律☦️,探索個性化、差異化的培養和評價體系,滿足不同人才的學習需求。強化產學研合作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在實踐中鍛造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實踐中凝練科學問題的能力。
市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員、民盟華理委員會主委、上海多介質環境催化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歐洲科學院院士張金龍圍繞“加強大學城周邊交通建設,提升大學城對地區溢出效應”提出👩🏿🔧:一是地鐵15號線延伸到海灣大學園區;二是增加海灣大學城至奉賢新城地鐵站直達或大站停的快速短駁公交車;三是在解決交通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海灣大學園區周邊配套,增強教職工和創新企業留駐大學園區的積極性;四是大學要發揮其科技💁、人才等優勢,積極參與奉賢大發展、大建設,提升大學城對地區溢出效應。圍繞“上海市分階段禁止一次性非環保塑料製品”提出:一是出臺上海市禁止一次性非環保塑料的新方案;二是加強新方案的宣傳、推廣👩🏽🦳、落實;三是禁止一次性非環保塑料的分階段重點措施👋🏿。同時🦹🏿♀️✍🏽,在市人大分組討論會上交流發言中提出:要進一步優化年輕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機製,充分發揮年輕科技人才對城市科技創新的助力作用;在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過程中要更加突出“國際化”🔢,為入境人員在“吃住行購”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市人大代表、數學學院教授李建奎在談及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體會時表示:報告非常有上海特色😷,上海的數字法院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平臺為辦案的科學性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奉賢的“奉法客堂”非常接地氣暖民心。建議各級法院可以在大學數學學院🧴、信息學院,或大數據學院招一批大學生誌願者🚶🏻♀️,幫助法院進行數學建模、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這樣可以使學生一方面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應用,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法律水平🤼。
市政協常委✊、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安琦在關於“讓老年人在離家不遠處就可以參加門球活動的建議”中提出:上海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群需要合適的身心活動場所🛍,門球正是這樣一種特別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活動。但門球場地數量存在偏少及布局不均衡現象,建議采取措施對全市門球場地進行調查👳🏽♀️,完善門球場地建設和管理,給老年人提供在家門口不遠處就可以打門球的機會和條件🐩👨🏻🏭。在關於“讓上海改造及新建的街區留住歷史和文化記憶的建議”中提出🧑🏻💻:上海目前正努力打造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要實現這一目標,註重保護歷史和文化十分重要🔧。建議在改建和新建的街區適當位置采取措施,以設置標識牌等形式留住這塊地方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市政協常委、化工學院院長李春忠在關於“圍繞重點領域建立‘上海市實驗室’👱🏿☸️,助力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提出🙂↕️:一是充分調研,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上海市實驗室的建設必須以國家和上海市戰略需求為導向,以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為目標,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頂尖水平。二是科學統籌,推進建設方案落實落地🏈。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紮實有序推進上海市實驗室建設落實落地。在關於“加強化學工程學科前沿研究,推進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中提出👨🏿:一是加大化學工程學科與生物醫藥等的交叉融合研究🤜🏻;二是深化化學工程前沿方向專項科研項目的布局引領🫧。同時,在市政協分組討論會上交流發言中指出: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方面🫎,上海市科研經費和平臺建設等仍有待進一步加強🐐,建議通過對北京、廣州和江蘇等兄弟省市的調研,在管理🚴🏽♂️、政策、機製方面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構建更好的科技創新體系❄️,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市委常委👩💁♂️、九三學社華理委員會主委、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海峰針對“提升專利導航服務能級🛫,切實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提出🧗🏿♂️:一是加快出臺地方管理規範和工作指南;二是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專利導航相關資源建設🍫;三是多渠道加強專利導航宣傳和成果共享😏;四是推動專利導航助力產學研協同創新。針對“推動石化企業應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節能降碳綠色發展”提出𓀁:一是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二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加強工藝過程節能降碳管理👥;三是促進石化基地一體化協同↕️,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工藝技術設備優化。針對“完善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助力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一是建立健全社區治理製度,明確各級各類治理主體的權責;二是加強社區信息的公開透明度➞;三是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度🤫;四是黨建引領,優化多元利益🧑🏽💻,促進微主體多元協商共治;五是增強居民自治能力🏌🏿。
市政協委員🍍、民進市委委員🕰、民進華理總支部委員會主委、發展規劃處(學科辦)處長趙玲針對“加快建設環高校高水平科創集聚區,打造新城高質量發展創新引擎”提出:借落實《上海市大學科技園改革發展行動方案》《上海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十大專項計劃實施方案(2023-2026年)》之機🚅,將五大新城主導產業與上海高校的優勢特色學科專業進一步精準對接🧑🔧,加大產教融合深度和多元化合作力度,加快打造凸顯高校學科專業特色優勢的環高校創新創業集聚區⏬,以科技創新賦能新城建設上臺階上水平。
市政協委員、致公黨市委委員、致公黨華理委員會主委、校僑(臺)聯主席韓一帆針對“優化上海地方財政資源支持科技創新”提出:上海市財政資助基礎研究可以借助國家平臺🧑🏻🤝🧑🏻,基礎性研究特色平臺建設投資也可以與國家級平臺對接,進行委托性評審。在市政協分組討論會上交流發言時指出:對於去世公民的銀行賬戶🕘,繼承人如果要領取賬戶內的資金,目前手續繁瑣🖥,希望能夠出臺相關的法律規定🧎♂️,簡化流程🈂️。